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3770|回复: 7
收起左侧

黄泥岭汪氏和老星子县城的北门外的一脉荒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3 11: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黄泥岭上话平阳

640.webp.jpg
2019年正月黄泥岭部分汪氏合影

        说起黄泥岭,或许人们时常会联想到居住在此的平阳汪姓人家。约八十年代前,庐山市(星子县)黄泥岭村落自上而下大都分布着汪姓居住,而在岭北一带同时定居着少数姜氏等姓。解放初期在此建农机厂之后,随之印刷、经委、供电单位及部分宿舍也迁建于黄泥岭地带,黄泥岭渐渐由一个原始的城外村落,开始演变及纳入紧临县城区一个城郊外的繁华地带。                   
       老星子县城的北门外,原是一脉沿坡岭而上的荒山,树木极为稀少,黄色的泥土覆盖着满个山脉,黄泥岭或许由此而来。元末明初,战乱连绵,星子作为鄱湖大战的主战场,因受战乱之灾人口锐减。而当时的徽州大地,自隋唐以来,却得益于世祖越国公汪华等一统徽州保境安民的举措,汪姓由此得到顶盛繁衍,便有“九里十三汪”,“天下汪姓出徽州”之说。在明后期移民政策的鼓励和响应下,汪姓也随之大片被迁居江南各地,九江星子周边汪姓也应是那时由原徽州如今的婺源县而迁入。                          
640.webp (1).jpg

约八十年代初部分黄泥岭汪氏清明于汪家包(斜川公园)合影    

       从家谱等资料显示,星子汪氏最早为69世茂卓公起迁入南康,但通过资料比对并不准确,也许应该更早。而迁入黄泥岭的汪姓,应是祖辈70-71世中直、贵显公开始起迁入的,推算也应有500余年的历史了。黄泥岭汪姓自中直公至77世善抡公一直显示处于单传状态,这可能是原家谱资料缺失原因所致,而之后一些支脉记载不全或因外迁,因而也出现谱无后续了。如82世汪公生会四子中,其中荣、礼、信采分别迁往了江苏仪征、福建漳州等地任职或定居。黄泥岭汪姓人口真正开始稳固及繁茂,应得益于生会公三子83世义采公,自义采公之子从兆公生子尚昌、尚德之后,现居黄泥岭汪氏都是其繁衍之后脉,其中包含尚德支脉中一户于解放后从黄泥岭迁入德安县团山定居。
       家族的繁衍历来总是充满着艰难曲折,黄泥岭汪姓如今上下约300多的繁茂人口,同样得益于祖辈们的深情抚育,来之不易。说到黄泥岭家族的繁衍发展,我们自然最应记忆及提起的是84世汪祖从兆公,最应崇拜和感怀其妻陈老太(1724-1790)的操守辛劳。  小时候,常听长辈们说,黄泥岭汪、姜姓一家亲,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家族的繁衍史,由于历代的久远,真正做到用心、用时去考究的确很难。当父母都已离去,当自己也不惑古稀,我常想,寻一缕脉迹,听一段往事,好似感恩着自己一份快乐与慰藉,而偶然的回望似乎变的更加富有动感真情,顺理成章。所以,当听起从兆公及陈老太的故事时,总显得感慨万端,肃然起敬。
640.webp (2).jpg

2015年清明合影

       今年清明,在现观山公墓扫墓与兄长们的交谈并找寻中,我偶然见着了原被茅草掩映着的从兆公之妻陈老太的墓葬,这是八十年代初从海子夹祖坟山(现供电局院内)几经迁葬后迁入的,墓碑是迁葬那年由黄泥岭汪、姜两姓共同翻刻重立的,但如今碑面已是脱落破损严重,字迹模糊难辨。我通过拍照比对等,仍可辩析着陈老太墓碑上“太高祖妣陈氏乃黄泥岭汪、姜两姓之起祖发脉者也…”简扼的生平。                                      
        黄泥岭汪氏最早应分别居住于黄泥岭及老星子县城位于原食品厂附近的小西门一带。84世从兆公娶陈氏为妻结婚五年之后,于乾隆十四年(1749)也由县城小西门内韭田坊迁居黄泥岭,过起勤耕务农,兴业养家的日子。其妻陈氏生世德(尚昌)仅十岁之时,正怀胎世禄(尚德)已四月在身,陈老太仅37岁时从兆公却不幸患病英年早逝。陈老太面对丧夫后家境生活的困苦艰难,为了养育其子及怀胎之婴,无奈只得招夫进门帮助抚养。于是,便与姜夫重组家庭,在顺利生下怀胎在身的尚德公之后,随后又与姜夫生下一子名姜博文。在与姜夫的共同精心抚育下,其子尚昌、尚德、博文聪明伶俐,知书达礼,渐渐长大****且成家立业,由此,开始了黄泥岭汪姓与姜姓的人丁兴旺,枝繁叶茂。
640.webp (3).jpg

       由于历代年久及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黄泥岭汪姓位于县城周边的原海子夹、韭田坊等五处祖坟山都历经了多次迁葬,加上早时如84世从兆公等墓葬及碑帖的简陋等原因,有些墓碑难以保存,以至从碑帖查询资料甚微或困难。如对于黄泥岭姜姓的繁衍,按陈老太墓碑志描述为“太高祖妣陈氏乃黄泥岭汪、姜两姓发脉者…”,但有称黄泥岭及大垅村、姜家包姜姓均为陈老太脉下,也有说黄泥岭姜姓中只有部分系陈氏之脉,对此,我想黄泥岭姜姓自有考证吧。如今对黄泥岭汪公从兆、陈老太等祖辈事迹及概况的了解,也只能从一些年长辈们零碎的讲述及家谱等简单资料中略知一二。   
       越国家声远,平阳世泽长。黄泥岭汪姓的兴旺繁茂,在感恩世祖恩泽的同时,我想更应感怀不忘黄泥岭84世汪从兆公、陈老太的脉承相传。在解放前那时的贫困年代,抚儿育女的确艰辛不易,作为黄泥岭汪、姜两姓的发脉太祖,陈老太凭着一颗坚韧与聪慧的心怀,为黄泥岭汪、姜姓的生存繁衍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功德流芳千古,黄泥岭汪氏子孙们更应感怀在心,永世不忘。
640.webp (4).jpg
       家和万事兴。黄泥岭汪氏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变迁,人口已逐渐递增兴旺,原有的家族村落已真正融入如今的黄泥岭大社区,四周已被宽敞的街道及高楼房舍融为一景,团结和谐、友爱互助、勤劳奋进的黄泥岭汪氏家庭与所有社区人一道,为迈向共同富裕、和谐美好的新生活而尽心努力。

作者 | 三水平阳


临渊羡鱼
发表于 2019-12-13 13: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我是“太嘎婆”里咯老表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且将闲情寄山水

545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星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930
发表于 2019-12-13 14: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写的好,学习了本家的姓氏文化。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了四季
五谷是花生红枣眼泪和小米
想一想美女听听西河戏
看一看我的理想还埋在土里

我没有心事往事只是只蚂蚁
生下来胳膊大腿就是一样地细
不管别人穿着什么样的衣
咱们兄弟皮肤永远是黑的
发表于 2019-12-13 14: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少府山人 发表于 2019-12-13 13:52
我是“太嘎婆”里咯老表

:handshake我还是表哥吧:lol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9-12-13 14: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少府山人 发表于 2019-12-13 13:52
我是“太嘎婆”里咯老表

:handshake我还是表哥吧:lol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9-12-15 19:1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我熟悉的一个老乡也是这里的。与我一道到九江工作,七十年代初当兵退伍后回了县里。据说在电机厂工作,四十多年没有遇见过他,不知近来可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19-12-16 08: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鄱湖春帆um6S8 发表于 2019-12-15 19:14
我熟悉的一个老乡也是这里的。与我一道到九江工作,七十年代初当兵退伍后回了县里。据说在电机厂工作,四十 ...

认识,我叫哥的,现仍居住黄泥岭。电机厂早企业改制现在退休在家:handshake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6

主题

509

帖子

3500

星币

高中三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920
发表于 2019-12-16 14: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三水平阳 发表于 2019-12-16 08:35
认识,我叫哥的,现仍居住黄泥岭。电机厂早企业改制现在退休在家

你哥是汪传幸?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其实我不在乎钱,你们才是我的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