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2308|回复: 0
收起左侧

构建大思想10

[复制链接]

191

主题

474

帖子

3000

星币

星之子

Rank: 20Rank: 20

积分
8013
发表于 2007-9-27 10: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构建大思想10
                         张保中
              第一篇  新二元论哲学
            3 中华古典哲学的二元论精华
    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制作的八卦图是中华文明的开端,其中蕴含着素朴的哲学思想。其核心是阴阳变换产生世间万物,而阴和阳的共存和变换则是万物产生的太极或本原。以二元论哲学理解它很容易而且顺理成章。以其他哲学理解它,往往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步入荒诞之中,例如有人曾将太极图理解为母系社会的生殖崇拜的图腾。太极即哲学中的本源、本体、元存在等等,是指自然万物的本源。从八卦图中可以清楚的领悟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从对世间万物的起源和无穷变换的探索中开启了文明的脚步的。
    对八卦图的理解从伏羲到周文王制《易经》,中间经历了大约两三千年,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给与补充和完善。《易经》在问世之后,一直处于百经之首的地位,而且从来没有动摇过。古代的人们用它卜卦,是因为古代人对未来的憧憬,又处在蒙昧之中,而且没有其他方法,那个时代,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具有一定知识和哲理思想的人作先知,人们每逢有事就找他卜卦。哲学的道理本身就蕴含有对未来的预测,所以,当时的人们以《易经》为卦书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当代的人们以它为卦书则是愚昧的表现,因为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使人们已经清楚的理解,未来是由多因素决定的,而且具有多种偶然性,人们只能依靠自己不断的奋斗,去争取转瞬即逝的机遇,而且要靠自己的知识辨别机遇和陷阱等等,当然,智者可以从人们的面容和言谈举止中揣摩出来一点什么,也有人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赢得人们的信任,但是谁也不可能预测未来和命运。
    《易经》中的哲学思想,在对它的注释《易传》和《系辞》中表现得更清晰,“一阴一阳之为道。”“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最为简捷和清晰地描述了对自然本体的二元论认识。前面已经提到,后面还将论及,这里不多赘言。它的六十四卦,指的是万物的无穷变幻而已。可惜,《易传》和《系辞》的作者已经无从查考,其中可能还有孔子的思想或著作。
    八卦和《易经》中的哲学思想对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有“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佳话,老子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无不受它的影响。
   
    老子终身只留下一篇著作,这就是《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来字,但是,他的影响却越来越大,并且超越了国界。许多人对此不解,这是因为至今还没有人理解其中的真谛。
    历史上和现实中对老子的《道德经》的解释太多太多了,但是,古人由于认识的局限,没有能从哲学的根处认识它,所以不可能是深刻的,而且往往是从一个侧面理解它;今天的人们以唯物主义的观念认识它,所以,又往往曲解它。
    老子的《道德经》是人类哲学史上第一部最为清晰的二元论哲学著作,其中的“有”与“无”、“道生万物”以及“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不但至今仍然是光辉的,而且对当今世界和中国哲学和文化仍然具有指导的意义,《八卦》、《易经》、《道德经》三者是中华古典哲学和中华文化真正的根。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前人和今人对此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即便是大家之作,也总使人觉得有牵强附会之感,因为都没有以它的本来面目,即二元论哲学理解和解释它,即便是二元论的哲学家,也没能从它是最清晰的二元论哲学瞻仰它和理解它、解释它。这也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一味的诠释是没有出路的。
    这一章是开篇,对基本概念作了初步交代。韩非子的解释比较贴切:“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其中,将道与物区分为两种不同的存在,即“道者,万物之所然也。”同时,万物还须遵循道,这是“之所然”的含义。这里清清楚楚地表明了老子的二元论的哲学观点,而且,观念是十分清晰的,因为它不是像宗教哲学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哲学那样以一种存在掩盖另一种存在,也不是将两种存在的关系颠倒或模糊,而是清清楚楚地说明两种存在,一种是物,另一种是道,两者的关系是物遵循道。
    遗憾的是,老子是一个怪诞的人,从他的“青牛一骑,莫知其所踪”就可以判断他的性格有点古怪,他的文章的风格也有点怪诞,人们往往只注意到老子自隐无名、惜墨如金的秉性。比如,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中间的逗号移到“名”字之后,也可将后一句的逗号移到“欲”字的后面,意思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是,以二元论哲学理解它,区别是不大的。韩非子只是在老子之后二百多年,语言变化不大,但韩非子的表达就十分清晰,老子的语言有时像是故弄玄虚,有时则像调侃。
    所以,仅从字面上诠释和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困难的,也容易引起多种结果,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
    这一章中,出现了几个关键词,“道”、“名”、“无”、“有”,请注意,道在名之前,无在有之先,这与后文中“有生于无”是相呼应的。这里的“非常”,明显的是指与当时的礼乐制度等的道与名的区别,韩非子对“道”与“名”的理解和解释是令人信服的,在它的基础上,再进行现代化的语言加工,就是:道是万物存在和变化的依据,也是人们所讲的理的依据;所以,理是人们对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描述,道是万物存在和变化的原因。
   “无”与“有”仅从这一章是难以理解的,要到后面才能进一步认识和领悟。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一句并不是老子的调侃和故弄玄虚,而是对“道”与“名”的深刻感悟,其中的含义是:玄妙中还有玄妙,无限深刻,是通往所有玄妙的道理的必经的门户。这样的思想本人十分赞同,在前面的文章中也已清楚的表明了这样的看法,即自然的道理是无限的,哲学不但是科学之母,而且以后,当它结束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争论之后,当它摆脱不可知论和神秘主义之后,当它回归到二元论哲学的道路上之后,仍将是通往所有科学的大门。
    第四章云:“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像帝之先。”
在这一章中老子将道解释的更加清楚,老子基本的哲学思想体现在其中,这就是:道,是空虚无形的虚体,或者说是非具体的存在,但它的作用是无穷的,是万物的主宰,或者说主宰着万物的存在和变化。  
    这里,道主宰着万物, 而不就是万物,道与物是两种不同的存在,这就是二元论哲学的基本观念。  
    后面依据,“吾不知谁之子,像帝之先。”这句话,蕴含着伟大的思想,即没有对上帝和神仙的迷信和崇拜,这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区别西方和其它宗教文化的一种重要思想。
    正因为中华文化当中没有迷信和崇拜,没有自己崇拜和迷信的偶像,它才可能容纳其他文化,容纳了其它宗教文化的传入,并且在容纳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和融合,于是融化了一些外来民族和外来文化。这是一个极为可贵的道理和文化现象,自古以来,圣战无穷期,正是人类社会野蛮阶段的现象,也是根本的原因。
    至今,西方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怎么也搞不明白,西方先进的自由民主文化怎么到其他地方就变了味,甚至是冲突不断呢?以上就是它的最终答案。
    第十四章云:“视而不见,名曰夷;听而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在这一章中,老子进一步把“道”是什么讲得清清楚楚,也充分证实了他的二元论哲学思想,也批驳了当今人们以唯物主义哲学解释老子哲学的一切谬论,持有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人们应当从这一章中认真领悟“道”的实质。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巅峰,这是哲学的终极思想追求,也就是对自然本源的追求,有了它,老子的二元论哲学体系就确立了。两千多年来,没有人能撼动它,就是因为它扎根于终极思想中的哲学体系是无法撼动的,同时,没有从终极追求的思想出发,也无法真正理解老子的哲学,这就是老子哲学思想至今不被人们理解的根本原因。
    没有终极思想追求的哲学成不了体系,没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勇气也不可能超越和发展。老子承继了《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更重要的是,他完成了超越和发展的伟大成就。
    第二十一章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对于这一章的解释,有人认为这正是道是物质的根据,大多数学者不这样认为。我们认为,这里老子说明了道与物的密切关联,而且,这种关联很难以语言表达清楚,所以,使用了极为含蓄的词汇和语言,并且反复和颠倒使用,强调了所说明的对象的抽象性,在老子所处的时代,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远不如今天丰富,所以不得不使用含蓄的词汇,他的困难也是当今哲学界共同感受到的难题,即生活语言、科技语言、文学语言都难以表达哲学思想,所以,哲学著作给与人们的印象是晦涩玄奥的。
    老子这里也似乎表达了一种思想,既是许多人都不理解道是什么,也不理解道与物两者的关联,所以说,“自今及古,其名不去,”并且以此“以阅众甫”,即以那样错误的认识审视世界的起源。但是,为什么我知道世界的起源呢,为什么我知道世界起源时的状态呢?因为我知道道是什么,以及它与物的关联。最后的“此”,解释为道与物的关联,整体就通顺了。
    我们的新二元论哲学当中所遇到的一个最重大的困难,也是道与物,即抽象存在与具体存在两者的关联问题,不但这个问题是十分困难的,而且,语言的表达也是十分困难的。
    在康德哲学中,对此的描述和表达也是难以理解的。对它的翻译也是困难的。
    老子的这一章也难以用今天的语言翻译。
    道是抽象存在,与具体存在的关联也是抽象的,老子感悟到了它,并且开创了二元论哲学,也最清晰地描绘了二元存在,应当被祭为二元论哲学的开山祖师。
    古往今来,世界各地许许多多哲人感悟到道的存在,但是,或者成为唯心主义,或者成为宗教哲学,唯有老子,对二元存在的认识清晰而且自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