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尚庐山(原星子网)

查看: 20389|回复: 15
收起左侧

44元!记全国工资最低的小学老师

  [复制链接]

555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星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9051
发表于 2008-7-16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了四季
五谷是花生红枣眼泪和小米
想一想美女听听西河戏
看一看我的理想还埋在土里

我没有心事往事只是只蚂蚁
生下来胳膊大腿就是一样地细
不管别人穿着什么样的衣
咱们兄弟皮肤永远是黑的

555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星币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9051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20: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办学22年,15年来每月靠44块半的工资维持生活,也许他不是最优秀的民办教师,但他可能是工资最低的小学老师,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教育部门的官员和老百姓见到他的时候,都亲切地称他为———

                                                                  山坳上的园丁



见到杨贤祥老师的时候,我很难将眼前这个皮肤黝黑、身材矮小、脚穿一双破旧解放鞋的男子和一位执教22年的民办老师联系起来,从他的穿着打扮来看,就是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黄都镇这个十分偏僻的小镇里,他也像极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农民,在后来的谈话中,我们逐渐了解到他很多不为外人知道的事情。

黄都镇万元村的五个村民小组,居住着苗族,土家族,仡佬族三个少数民族,人口近500人。地处偏僻,远离交通干线十余里,至今尚未通公路。每逢赶集,村民只好穿行于山中羊肠小道之间,走亲访友,行走于山梁之上。由于地区条件的制约,人均年纯收入不足800元,仅够糊口之资,文化极为落后,十年前村民大都只将子女送读小学毕业,偶尔出现一两个初高中生,便是难得。在上了年龄的人群中,文盲、半文盲居多,就是在这样一个交通落后、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地方,我们的主人公----杨贤祥老师却在这里坚持办学22年,从1993年到现在的15年间,他每个月只领到44块办的工资,在他教的1000余名学生当中,有为数不多的学生已经考进了大专院校或者毕业,在新的天地里享受着幸福的人生,而杨贤祥老师却22年如一日在大山深处继续着他的光辉事业,在三尺讲台上谱写着无怨且无悔的人生。

                                                             初中毕业,受命于恩师

1987年7月,杨贤祥老师在黄都完校初中部毕业后,当时只有17岁,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年事已高,身体不适,尽管杨贤祥老师以优异成绩考入务川中学,却未能继续就读,这给他后来的人生难免留下遗憾。就在这时,他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当时黄都完校校长王治轩老师找到了他:砖房小学缺教师,要他到该校任教。

此时的砖房小学是什么样的学校?他作为当地人,是心知肚明的:一无校舍,只有靠租用农户的堂屋做教室;二是教师少,加上他本人才两名教师;三是班级多,有一到五年级;四是复式学校,一节课要上两个班级,科目多,课时多;五是学生少,全校只有13人。就这样他开始了人生角色的重大转变----由学生到老师,尤为艰难的是,由于该校近年来师资水平不高,教学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差,学生家长对教师不信任,大量的学生外出就读。若学校的教学状况再无改变,学生家长一旦失去信心,势必造成该校解散。

要教书就要教出个样子,要干事就要干出个名堂。思索再三之后,十七岁的他迈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一干至今已有22年。

                                                                  刻苦教学、成绩显著

他仔细分析了前任教师的教学方法,他多方面针求学生家长的意见,他虚心地向母校老师以及周边学校的教师请教,得出一个结论:要留得住学生,学校才有生命力,才能发展。而要留得住学生,就必须稳得住学生家长的心;要稳得住学生家长的心,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依靠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外还必须转变教学态度,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他参加了由当地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函学习培训;为了借鉴外地外校先进经验,便于教学,他订了多种教育类刊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勤奋学习,可以弥补自身不足。这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在教学方面,他一改前任的教学方法,除认真备课,仔细授课,按时批改作业外,还每月一次家访,让学生家长及时知道子女在校读书情况,同时自己也及时掌握了学生在家情况,便于教学。正是由于此,杨贤祥老师在短期内就取得了学生家长的信任,教学成绩也呈直线上升,学生巩固率得以逐步提高。至1989年全乡统考时,成绩居中偏上,学生人数达49人;1990年全乡统考,二、三、四、五年级数学科总评第一名,五年级语数双科总评达70分以上。这在偏远山区学校,实属难得。

1991年至1995年,五个年度统考中,一至六年级均获得较为理想成绩,其中有四科获全镇总评第一名。在1995年小学升初中考试中,六年级语文、数学双科夺冠,升学率达100%;年底学生人数增加到65人。但由于受租房教学的限制,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在外校就读。可喜的是,他的努力,他的成功,不仅得到当地群众的赞同,同时还得到黄都镇中心学校,黄都镇教办的认可。到1997年,学生人数增加到73人,同年因教学成绩显著,被黄都镇教办评为先进工作者,并颁发荣誉证书。

2004年全镇统考,二、三、四、五年级语文总评第一名,六年级升学考试取得理想成绩。今年8月,黄都镇人民政府因他多年来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成绩显著,再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并颁发荣誉证书。

                                                                   修建新校、竭尽全力

1998年春,黄都镇人民政府根据尖山群众的反映及村支部,村委会的要求,在对尖山周围五个组实地考查后,决定修建砖房小学,以解决当地学生就地入学问题、老师租房教学问题,进而减轻当地群众的负担,并明确杨贤祥老师为该校负责人、基建负责人。建校采取群众集资、投劳,政府投资方式。

作为学校负责人的他,白天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课余还要肩负集资,组织村民投劳之责。经多方测算,要修建一栋具有4间教室的教学楼,农户需要集资至少陆仟元,投劳贰仟捌佰个。投劳方面具体量化为:(一)平整场地(含建筑场地,体育课用场地)并负责挖基壕;(二)需要从10里外搬运水泥24吨,钢材3吨;需要从2里外放炮取石并搬运90方,砸砂并搬运150方;(三)封顶打板由地方群众投劳。而且,投劳是在无报酬的情况下进行。

这在交通方便,经济较为发达的平坝公路沿线,也许集资、投劳不算什么困难,但对于不通公路,经济、文化、思想落后的高山地区针对农户具体开展工作,其艰难程度是可以想像的。五个村民组中,他已经记不清与村组干部一道开了多少晚上的会。迎难而上是其本色,肩挑背磨也要把学校建成。就是在这样一股意志,这样一种毅力支配下,困难一个一个地克服,矛盾一步一步地消化。无论是集资,还是投劳,自己、父母、弟兄首先带头,亲戚随后跟上,群众在其感召下,投劳得以落实,集资尽管有尾欠,为了能够按期动工,他卖掉了耕牛,垫交学校主管部门。

从春季动工,到1998年8月底交付使用,其间7个多月时间里,他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忙自己的事,除了教学,就是基建。这就是杨贤祥老师。

                                                              资助失学儿童,无私奉献爱心

在学校周围五个村民组中,群众评价砖房小学时,谈得最多的可以说是杨贤祥老师。这不是因为他在砖房教书的时间长,也不是他教学认真负责,更不是因为他在该校教书才促成学校新建,从而结束该校无正规教学场地教学的历史。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不仅具有一个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更可贵的是他有一颗一般人缺少的同情心和爱心。

1991年小学毕业的余治强同学在谈到杨贤祥老师时便热泪盈眶。1988年春,正值读三年级的余治强同学的父亲因病去逝,对于家庭本身就困难的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家中7口人,祖母70多岁,母亲50余岁却又患病,姊妹行头中偏又数他为长,眼看将要失学。此时,杨贤祥老师找到他,并明确告诉他读书问题不要担心,书学费学校全免,生活困难问题由地方向政府反映解决。就这样,他读完了小学。后来他才知道,从三年级起以后的书学费全部是由杨贤祥老师替他交的。

1997年毕业的余朋、钱洪强同学也有同样的感受。两个同学都是父亲去逝,不同的是前者的母亲脚残,后者的母亲聋哑。他们从一年级至六年级的书学费都是由杨贤祥老师赞助的。

以上三位同学,从家庭的角度来说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都过早的失去了父爱,失去了童年的欢笑,在贫困交加的童年生活中难免不留下一丝阴影;但他们却又是幸运的,在他们最需要关心,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他们的老师用爱心向他们发出了呼唤。

                                                                           采访手记

到记者采访时止,我们了解到,砖房小学由原来的一到六年级改成一到三年级,学生只有20人,我当时笑着对杨老师说,学生少了,教学就轻松了,可是他却显得面色凝重,看见很多学生读完小学三年级就不得不到几公里之外的镇上读书,每天上山下山就要两个多小时,很多学生不得不在凌晨5点过钟就起床,他心理感到十分难受。“山里的娃娃读书太辛苦了,外面的老师又请不进来,学生少了,教学轻松了,可思想负担比以前更重了。”和当地的农户交谈时,他们却提到了一个意外的话题,“高山地区教师的待遇太低了,应该给他们加工资,象我们学校的杨老师每月才44.55元----”我想,类似杨贤祥老师这样的教师能听到这样的话语,他们是应该感到欣慰的。因为这是学生家长的声音,这是农民最纯朴,最真诚的反映。

由于体制和某些政策方面的因素制约,杨贤祥老师至今还是“编外人员”,连起码的民办教师都不是。他只是由镇教办聘用的临时教师。每想到这里,不由得你不感慨!22年来,他先后陪了5个教师执教于砖房小学,其他教师均因该校地区条件差,待遇太低而离去,而他却在这所山坳上的小学里生了根,发了芽,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或许,在务川,在贵州,乃至全国,象这样的教师还有,还多。但作为一个社会,作为一个部门,作为我们的各级政府,应该替这样的教师做些什么呢?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了四季
五谷是花生红枣眼泪和小米
想一想美女听听西河戏
看一看我的理想还埋在土里

我没有心事往事只是只蚂蚁
生下来胳膊大腿就是一样地细
不管别人穿着什么样的衣
咱们兄弟皮肤永远是黑的
发表于 2008-7-17 08: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感人啊!
这个是突出的,但称为民办教师的我们家乡还很多啊,待遇也很低啊!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08-7-23 21: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谣言止于智者:44.5元工资能养活我一家5口人吗?我又不是傻子!

谣言止于智者:杨贤祥情绪十分激动:“请大家想一想:44.5元工资能养活我一家5口人吗?我又不是傻子!”
                          我的月薪不是44.5元

这是遵义某报的一名记者写的,今天上午,我接到遵义很多读者打来的电话后,感到十分蹊跷,先是在网上浏览了这篇文章,随后感到非常欣慰,因为第一是通篇没有提我的名字;第二,这篇稿子的可读性太强了,以杨老师的口吻一气哈成,本人十分佩服。本人随后电话联系上杨老师(电话13765237652),杨老师说根本就没有接到当地记者的电话采访,到是接到很多支支吾吾的莫名电话(就是号码看不清楚的那种),说他开博客还不如说他开玩笑,博客是啥子东西他都不清楚,我也没有任何解释的,不过作为同行,感谢这位记者费心了,通过电话采访就能洋洋洒洒几千字,佩服啊,有关事情还是问了杨老师本人再说,好吗?
这两天,务川自治县黄都镇万元村老师杨贤祥成了网上的名人,因为他被人“恶吵”成全国工资最低的小学教师,这一事件,不仅激怒了务川自治县教育主管部门,更是让杨贤祥本人觉得荒唐。

“最低工资”引来网友同情 ?

“办学22年,15年来每月靠44块半的工资维持生活,也许他不是最优秀的民办教师,但他可能是工资最低的小学老师。”19日,一篇名为《月薪44.5元,全国工资最低的小学老师》的文章在网上引起网友们的广泛关注,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务川自治县黄都镇万元村老师杨贤祥。这篇文章里是这样描述杨贤祥的:见到杨贤祥老师的时候,我很难将眼前这个皮肤黝黑、身材矮小、脚穿一双破旧解放鞋的男子和一位执教22年的民办老师联系起来,从他的穿着打扮来看,就是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黄都镇这个十分偏僻的小镇里,他也像极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农民,在后来的谈话中,我们逐渐了解到他很多不为外人知道的事情。

接着,这篇文章的作者又介绍了杨贤祥所在学校的条件。“杨贤祥老师至今还是‘编外人员’,连起码的民办教师都不是。他只是由镇教办聘用的临时教师。每想到这里,不由得你不感慨!22年来,他先后陪了5个教师执教于砖房小学,其他教师均因该校地区条件差,待遇太低而离去,而他却在这所山坳上的小学里生了根,发了芽,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随即,这篇“极具煽情力”的文章在网上被网友们频繁转载,网友们除了被杨贤祥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外,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杨贤祥的“待遇”,网友们发表了很多言论,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声援”杨贤祥的。其中一位网友这样写道:“按道理应该是550,或许实际每个月能够拿到手的可能也就44块吧。类似的这种情况在全国还有很多,教学条件恶劣,师资短缺,教师待遇低下等等,社会发展,教育先行的理念,在全国很多地方还只是一句空话。”

而另一位网友是这样跟帖的:作为务川自治县的一名知情教师十分感谢网友关心教师工资问题。但我凭着良心说句真话——杨贤祥老师所在教学点仅有20名学生,学校每月发给他的工资是350元,县政府及县教育局最近已下文件安排清理核实各种临时代课人员,若需继续聘用的,每月工资将调增到550元。

就此,杨贤祥的工资问题被网友们炒得很热闹。

“44.5元只是县财政补贴”

杨贤祥老师的工资究竟是多少?带着这一问题,19日当天,记者就电话联系了务川自治县教育局局长袁兴华,当听记者说完事件的原委后,袁兴华的语气听起来显得很激动:“据我的了解,这样的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务川虽然是经济薄弱,但教师的工资是有保障的。”

袁兴华告诉记者,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他马上安排工作人员到黄都镇了解情况后再与记者联系。

两小时后,记者接到袁兴华打来的电话,袁兴华在电话里说,情况基本清楚了:今年41岁杨贤祥教师系务川自治县黄都镇万元村砖房组人,现在砖房教学点任教。砖房学校于1987年9月成立,在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于1998年3月拨专款修建了一幢一楼四间教室,156平方的砖混结构教学楼,还配备有远程教育设备,彻底消除了D级危房,为砖房人民群众的孩子读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砖房学校现有三个班(一至三年级),学生13人。对于杨贤祥的工资问题,并不是网上所说的那样,44.5元只是县财政补贴,镇中心完小补贴305.5元,学前班学生收入共320元,以上合计,每月总工资收入为400元。

袁兴华进一步向记者说明,实际上从1987年9月起在砖房任教以来,杨贤祥的工资状况是这样的:87年9月至93年8月,每月都有50元,从1993年9月至2007年8月由于财政收入和教师工资的提高,每月工资总收入320元,从2007年9月起,黄都镇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与中心完小召开专题会议,对杨贤祥同志的工资进行专题研究,其研究结果为:保留砖房教学点1至3年级,4至6年级到万元小学或黄都完小就读,杨贤祥老师的待遇问题,保证每月补足350元,按每一学期6个月计算,另学前班所收费用由杨贤祥支付,这样一来,杨贤祥老师的工资实际每月400元。“本来原省人民政府规定代课教师每月的工资320元,我们每月发给杨贤祥老师的工资已远超过了此标准。”

袁兴华还告诉记者,务川自治县于2008年6月22日出台了提高代课教师待遇,从2008年9月1日起执行每月550元,以上说明都证实了政府和主管部门都重视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并非网上所说之言。

“每月只领44.5元, 我连自己都养不活!”

随后,记者与杨贤祥本人取得了联系,已经知道自己“成了名人”的杨贤祥情绪十分激动:“请大家想一想:44.5元工资能养活我一家5口人吗?我又不是傻子!”

杨贤祥告诉记者,6月15日,省里有两家媒体的记者去采访他,他是如实地给两位记者讲了自己的工资状况,而且还有镇里的其他领导在场。“不知什么原因,其中一位记者就把我写成是‘全国乃至全球工资最低的教师,每月工资只有44.5元’”。

杨贤祥说,他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到镇里网了解,“越看我越生气,同时,一些网民还对政府发出了一些错误的质问,我心里感到十分内疚和恐慌。因为网上的许多内容都和实际不相符合。”

“我能在此教学点坚持教学工作22年,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当地5个村民组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另一方面我在课余时间还可以干家务,做农活,种田、养猪等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杨贤祥说,他本人也在网上发了一篇名为《我的工资不是44.5元——山坳上的园丁对网友说》的帖子,希望谣言止于智者。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08-7-24 09: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这还差不多,但是也还是太少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0

主题

4

帖子

51

星币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8
发表于 2008-7-24 16: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何谓多?何谓少?

何谓多?何谓少?
看他处在什么地方了。据说又要调整个税起征点了。有一种声音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个税起征点将定为5000元,因为在那些大城市里,一个月5000元仅仅只能满足生存需要。
何谓生存?看来,在大城市月薪5000只能生存了,如果杨贤祥老师月薪5000元,那有关部门一定说杨贤祥老师在抢劫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

主题

6

帖子

148

星币

小学三年级

Rank: 4

积分
307
发表于 2008-7-24 20: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图片看不到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0

主题

4

帖子

51

星币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8
发表于 2008-7-24 23: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转载]遵义党报,你要堕落到什么时候?

昨天下午网易有个编辑给我留言,问我有没有时间去搞一次独立调查。原来,贵州《劳动时报》丁锐写的博文“44元!记全国工资最低的小学老师 ”在网易引起了热议,丁锐记者说的跟领导说的完全是两码事——有《遵义日报》电话采访为证。

丁锐在博客里说,有学生家长的感叹和老师小女的作文为依据,该老师多年来只领44.5元的工资。而当地领导对《遵义日报》记者讲的是,“44.5元只是县财政补贴,镇中心完小补贴305.5元,学前班学生收入共320元,以上合计,每月总工资收入为400元”,这话虽听起来有点乱,领导的意图倒是明明白白传达出来了,即该教师虽没生活在天堂,但也绝没挣扎在地狱。对此,我想问的是,这便能说明贵州省务川县的农村义务教育形势大好,或者《遵义日报》充分利用电话等现代化工具以正视听的做法高效吗?

写作文的杨家小女有可能不太了解家庭的财政情况,也有可能太清楚父母生活的艰辛。为什么她单单对44.5这个数字根深蒂固?领导和记者都没空去探究这个小女孩儿的内心,这种忽略倒给了作家一个思考的空间:领导的四百元是不是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了?

丁锐直击现场,作为一个记者,是恪尽职守的,至少比电话采访更值得称道。由于他的跋山涉水,全中国都知道了在务川黄都镇万元村,有一个小小的学校,有一个执着的乡村教师,在默默支撑当地的义务教育……这还不够吗?

至于有网友指责丁锐是又一个“周老虎”,我倒想替他说明一下。我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图像处理软件,知道任何一张经过后期制作的照片,都不会是这个样子。因为那个学校是复式教学,所以杨姓教师一次就得到了几个获奖证书(针对不同年级),这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另:刚才终于跟杨老师本人联系上了,他义愤填膺对我说,《遵义日报》在撒谎,他的工资就是44.5元!建议这位张姓记者除了跟教育局长打电话,顺便还跟这位杨老师打个电话。党报么,最不该忽略的就是弱势人群,都什么年代了,还在那里搞一言堂——无聊不无聊呀,《遵义日报》?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0

主题

4

帖子

51

星币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8
发表于 2008-7-24 23: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网友“老酒葫芦”评论

有44.5元的工资,我想在这样的地方还不是最低的,还有很多都没拿到工资的教师,尽管他们的校长可能还有自备车,这不是一家遵义党报的堕落,是整个体制的麻木,我们谴责某个执行单位无意义,就象当年非典,撤了卫生部长的职,我真为那个什么康的部长大人喊冤,分明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却说成是正义的裁决。试想,当时无论谁做卫生部长,敢随便向全国人民报告实情吗,他有几个脑袋?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发表于 2008-7-25 08: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呵呵!深刻!!!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本站法律顾问:易胜华律师|手机版|小黑屋| 尚庐山(原星子网)

备案报警 赣公网安备 36042702000120号

备案报警

Powered by Discuz! X3.4( 赣ICP备16012230号-1 )

公司名称: 庐山市尚庐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镇天湖壹号5号楼C-201至C-206店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